4月15日,春日的帕米尔高原春风和煦,一场跨越几千里的线上红色精神传承活动在新疆博州精河县第一幼儿园展开。荆门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红五星志愿服务队队长、高原戍边军人郭俊华,为全园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红色故事会。活动通过故事宣讲、情景互动、军旅体验等形式,将喀喇昆仑精神深植童心。
上午10时30分,身着军装的郭俊华以“军事小课堂”游戏迅速点燃现场氛围:“1!抬头!2!挺胸!3!手放好!”孩子们齐声应和,稚嫩的童声与铿锵的指令交织成独特的成长进行曲。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认识一群特别的人——他们住在离星星最近的地方,用生命守护我们的祖国。”郭俊华展示留存在手机里的高原照片,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雪山之巅的五星红旗。随着《南疆军人巡逻纪实》短片播放,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五幕情景剧再现戍边史诗
第一幕:神仙湾的“吃饭比赛”
“氧气吃不饱,头痛得像孙悟空翻跟头,但解放军叔叔们发明了吃饭比赛!”郭俊华模仿战士端碗动作,孩子们笑作一团。“1碗及格!2碗优秀!”当听到战士们用罐头瓶养小树苗的故事时,大班小朋友艾丽菲热举手:“我要给小树苗浇水,等它长成大树!”
第二幕:三代人的“生命线”
在帕米尔高原地图前,郭俊华讲述“活地图”巴依卡家族的传奇:“爷爷牵牦牛探路摔断腿,爸爸拉齐尼为救人化作雪山丰碑。”当说到“56个民族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时,孩子们自发围成爱心圈,中班维吾尔族男孩艾力库提哽咽道:“解放军叔叔像爸爸一样!”
第三幕:会说话的国旗
“5000米哨所的国旗会唱歌!”郭俊华模拟对讲机通话:“汪瑞奶奶背着药箱走17次摔跤送药,饼干碎了就泡雪水当糖水!”孩子们争相模仿打电话:“喂?雪山幼儿园需要帮助!”
第四幕:军用被包的魔法
当郭俊华展示出军用水壶、望远镜等“百宝囊”,孩子们沸腾了。“这个望远镜能看到妈妈的笑容!”“创可贴要给受伤的小鸟!”大三班马晓萌小朋友获得“魔法口袋”后,认真地说:“我也要当小医生保护大家!”
第五幕:雪莲花的誓言
“18岁的陈祥榕哥哥用生命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的日记本在军营发光。”郭俊华带领全场高呼口号,孩子们踮脚触摸屏幕上的雪莲花:“我要把爱种在心里!”
小记者李嘉哲(5岁): “军人叔叔您好!感谢您给我们讲述红色故事,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我们想采访您,您在高原上工作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克服的?”
郭俊华: “最大的困难就是冬季大雪封山时巡逻执勤到点到位的问题,我们很早就出发,带够干粮,大家慢慢走,咬着牙坚持,走着走着就到了。”
小记者阿尔娜·叶尔扎提(6岁): “军人叔叔您好!高原上天气冷吗?您是怎么保暖的?”
郭俊华:“高原上很冷,外出站岗执勤时就穿很多衣服,里三层外三层。”
小记者张卓尔(4岁):“军人叔叔您好!您在冬天站岗是不是很冷?您站一次岗要坚持多长时间?”
郭俊华:“确实很冷,一般站一次是一个小时。”
全场响起掌声,大屏幕同步播放《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音乐短片,孩子们将彩色纸飞机投向蓝天,纸翼上写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此次活动是红五星志愿服务队“丝路精神传承计划”的重要篇章。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队累计开展国防教育59场,共有39000名师生参加收看收听。队长郭俊华作为高原戍边20余年的退役军人,曾获卫国戍边金质奖章,其主讲的《喀喇昆仑精神》课程入选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老兵宣讲计划。“让高原戍边军人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比任何荣誉都珍贵。”荆门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新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红色故事双城课堂长效机制”,让边疆与内地的红色血脉永续相连。